菊花火鍋始自陶淵明
寒風吹,火鍋旺。說起火鍋,美食家們便會說起著名的菊花火鍋始創者東晉詩人陶淵明。每屆秋天,他便“采菊東籬下”。有一年冬天,陶淵明食火鍋時忽發奇想:若將菊花瓣灑入火鍋,其味定然不錯。于是他將庭園中盛開的白菊花剪下來,掰瓣洗凈,投入火鍋中。嘿!那個味道真美。從此,每逢菊花盛開的時節,陶淵明都以菊花火鍋招待他的好友,菊花火鍋就此傳開了。
菊花火鍋是慈禧養生之道
至清代,菊花火鍋被慈禧太后列入冬令的御膳之中。慈禧太后為了保持她的青春年華和長生不老,懿旨一道至御膳房,將“養生三寶”的人乳、珍珠和菊花作為她的特殊飲食。每至深秋初冬,御膳房每日都會采摘鮮白菊數朵,用明礬水漂過,清水洗凈,然后讓慈禧用暖鍋雞湯涮而食之。菊花味苦平,久服利氣血,輕身,耐老,延年,慈禧將菊花火鍋定為她的冬令御膳,真是極有見地的養生之道哩!
忽必烈為涮羊肉賜名
元世祖忽必烈對火鍋亦非常鐘愛,北京有名的“涮羊肉”便是他賜名的。涮羊肉的始創也屬偶然———據說忽必烈當統帥時,有一年冬天,部隊突然要開拔,而他饑腸轆轆,定然要吃羊肉,一位聰明的廚師情急之中將羊肉切成絕薄片,放入開水鍋中燙之,并加調料、蔥花等物。忽必烈嘗后大呼味美,后來他做了皇帝辦慶功宴時,特關照廚師將當年他在戰場上所食的那道羊肉片作為慶功宴中的壓軸大菜,并賜名為“涮羊肉”。
胡適家的徽州火鍋是一絕
現代名人胡適是火鍋的提倡者。胡適是安徽績縣人,該地風俗,凡喜慶待客,最講究的是不用大盤大碗,只用一口大鐵鍋,鍋里放宴客用的全部菜肴,邊燒邊吃。當年胡適任北大校長時,在家中常以此種“一品火鍋”招待友人。
一品火鍋的制作方法是用大號的鐵鍋將各類菜肴分鋪7層:底層鋪冬筍、蘿卜、冬瓜等蔬菜;稍上一層是長條的半肥半瘦的豬肉;再上一層是油豆腐塞肉;第四層蛋餃;第五層紅燒雞塊與鴨塊;第六層油煎豆腐;第七層是碧綠的菠菜或其他蔬菜。
吃的時候先用猛火燒至湯沸,繼而用火慢燒三四個小時,然后邊燒邊吃,逐層而吃,極富情趣。當年名作家梁實秋先生便在胡適家中吃過此種“一品火鍋”。